日本再建基金会主席 船桥洋一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回首过去,我无法不对自己当时表现出的幼稚和无知程度感到 惊讶。但在受去年3•11海啸影响,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下属福岛第一核电站陷入“全厂断电”状态之后的两周中——这两周对我们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的国家,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种心态。
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随着一场重大核事故一环接一环地迅速展开,日本正处于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危机边缘。3月14日之后的48小时内,大难临头的 感觉似乎尤其明显。首相办公室的官员们即便没有绝望,也已十分悲观了。3月14日晚间,时任东电公司总裁的清水正孝(Masataka Shimizu)开始致电政府官员,暗示该公司欲舍弃核电厂并疏散工人——这迫使时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Naoto Kan)采取果断干预:他气冲冲地来到东电总部,命令高管们不得弃厂。他还要求组建“敢死队”继续战斗,并向反应堆容器注水。
现在我们知道,当时的风险是何等之高。可我们并不知道,菅直人当时还指示日本原子能委员会(Atomic Energy Commission)委员长、近藤骏介(Shunsuke Kondo)博士设想出“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这份3月25日提交的意外事故报告设想,1号机组将发生氢气爆炸,继而引发一连串的熔毁事故。该报告预 计,由此产生的辐射将令东京的中心区域不得不进行疏散。
我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这样一个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怎么会如此的措手不及?日本成立了一个独立委员会来调查这起事故。在担任该委员会负责人的6个月 后,经过一番思前想后,对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日本急需从此次灾难中汲取什么样的教训。
其中之一,由于一些利益团体为了获得人们对核能的广泛支持而对其大肆鼓吹,我们的核工业因此陷入了“绝对安全”的扭曲神话。举例来说,当新泻县 2010年计划举行以预防地震为目的的事故演习时,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建议修改该计划,以避免在公众中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紧张”;新泻县 按照要求被迫改变了以地震为前提的假想情况,转而设想了另一种威胁程度较低的情况——暴雪!同样,公用事业公司不愿采取类似于预防潜在核灾难的行动,这表 明,研制参与处理核事故的机器人从来都是一番空话。
从本质上说,日本的核安全监管体系已经名存实亡。监管者假装在监管;核能企业假装受到了监管。在现实中,后者拥有的专业水准和影响力要大得多。
除了这种空洞的结构之外,极其不愿正视风险的态度以及政府内部的“烟囱式”结构也给日本带来了不良影响。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验中,固有的管理问题暴 露出来,给我们带来了两大深刻的教训。首先,我们要抛弃“绝对安全”的神话,破除存在于核能领域的有关风险观念的禁忌。我们还必须学会如何为无法想象和无 法预测之事做好准备。这要求对核电站的安全以及核废料的处理工作保持时刻警惕。其次,我们要组建一家监管机构,该机构应独立于由行业人士、政府官员以及致 力于推广核能的学者所构成的“核群体”。这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和专业性作为基础。此外,还有一个教训在于——如果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教训的话——我们确实应 该以一种适当的脆弱感和谦卑感来反思这场危机。我们要意识到,一旦被释放出来,“核怪兽”将产生无法控制的破坏力。后一条教训应该永远被铭记。
日本社会真切地感受到,在发生全国性危机的时候,领导人起到的作用是何等重要。正是这一问题让我的国家继续分化,甚至是最深刻的极化。一年过后,人 们仍在寻找一个答案:日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导人?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菅直人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出了这样一番惊人的话——出于对被疏散人员的尊重, 他绝不会公开发表这种言论:“我们是何等幸运,在日本,上帝仍然与我们同在。”
尽管所有人都不愿承认,但事实是,设想中“可能出现的最糟情况”离我们近在咫尺:要不是因为地震过后那四天中的风向——吹向太平洋,而不是吹向内 陆;要不是因为4号机组内,反应堆井与废燃料池之间的大门以那种方式破裂——这也许让水流更便于注入池内。无可否认,我们的运气不错。
这是天意吗?还是个人的作用?有些人会说,菅直人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肩负起了“首席危机处理官”的重任,但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灾难发生 时担任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的吉田雅夫(Masao Yoshida),他的勇气和领导力也得到了人们的赞扬。他上演的那出带有传奇色彩的“好戏”——他假装接受东电公司总部要求停止注水以等待政府进一步通 知的命令,与此同时却指示员工继续注水——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鉴于东电总部的无能和不敢正视风险的态度,吉田雅夫受到敬仰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对一个在现场如此肆无忌惮地违反上级指示的站长来说,就有些麻烦 了。更麻烦的是,他的不服从获得了舆论的广泛赞扬。事实上,这起事件中没有英雄——有的只是如释重负的感觉和需要深刻剖析的重大教训。
本文作者是日本再建基金会(Rebuild Japan Initiative Foundation)的负责人,该基金会组建了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
译者/薛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