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2, 2010

佛教的環保觀

By Stephanie Kaza Sunday, December 20, 2009
本文作者斯蒂芬妮卡扎(Stephanie Kaza)是佛蒙特州 (Vermont)州立大學環境學教授.

我對加州環境問題的認知,是經由徒步旅行而熟悉全州地貌、花草與樹木。
作為一位環境教育工作者,我的工作是試圖幫助人們深刻了解,所有生命都是相互關聯的。

當我發現佛教的核心教理是諸法因緣生時,真的深深契合我心。
以佛教哲理看待世界,這系統不過是諸多原因與條件組成的。
藉此教理將讓我們看明白全球環境危機的複雜性~從歷史、文化、政治決策和經濟壓力上,它們如何產生。

佛教奉行並強調對他人慈(與樂)(拔苦),主張保護所有生命。在一些佛教支流或宗派,關心人類和動物也被視為最重要的事,例如日本禪宗教育,要榮耀山河大地,視之為生命力創造的表現。

佛教戒律或道德準則,最重要的在於強調不傷害生命。佛教領會生命充滿許多痛苦,是由疾病,老化,亡失和心緒不滿所造成。
「不傷害」意味不增加日子已經不好過的生命困難度。

因此依佛教對環境倫理的立場,人應選擇傷害他人生命最少的路徑。隨著森林大面積被砍筏和海洋充斥塑膠廢料,人們現已不存在減少傷害環境的機會了!

若能洞察相互依賴性的自然天性,自然會喚起慈悲的誓言,要積極主動地保護地球上生命。

即便如此,可惜佛教徒並不都認為,有必要對環境問題採取強迫行動。有時候他們被指責過於被動或超然,不願從事偏激的政治戰鬥。
雖然佛教哲學明確指示該支持環保的世界觀,但佛教徒往往只專注於個人成長和更直接的家庭問題。

佛教環境保護論在不同信仰主動倡議下和寺院實踐的背景中風行。與其他團體,共同關注所有食物,能源,土地和水資源保護,就可大大加強社會力量。

從佛教的觀點,留心所吃的,關注食物健康和可靠的食物來源,是很好環保實踐起點,借禪思指導,幫助人們認識到吃,品嚐,咀嚼,吞嚥的實際經驗。

如果我們慎重考慮食物來源的複雜路徑,它有助於擴大我們了解全球農業生態系統。讚賞滿足我們感官的利益,我們可以立足於欣賞美食的水準。

特別是假日準備食品時,可以成為認知行動和提供和平。當我們為一頓飯剁或攪拌時,我們可以許願,願所有吃食者皆獲滿足和營養。烹煮食物時,我們可以嘗試讓頭腦平靜,使我們自己得安寧,也傳遞給他人。

這可是一種深奧靈性做法,以幫助平息家庭聚會常生的紛爭不睦。我們也可以祝愿此自然世界幸福,願所有生命興盛,且生活在和平中。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和衛生環境健康是完全交織在一起,相互依存是主要原因,我們必須以智慧、慈悲對已被嚴重威脅的環境作出反應。

〈斯蒂芬妮卡扎博士在佛蒙特大學教導宗教, 生態,生態女權運動,去除消費主義弊病,和其他倫理相關的課程 。她的著作包括『留心:與樹對話』,『法雨:來自佛教環保主義(與 Kenneth Kraft共同編輯 )』『佛學著作關於貪婪,慾望與消費的慾望』。她的最新著作是留心綠色:個人和靈性全球思考指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