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5, 2010

火龙汹涌破九层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這個建成於1890年的國家公園以峽谷、瀑布、千年美洲松聞名于世,佔地1,200平方英里。而酋長岩(El Capitan)上的火瀑布,就是公園內最罕見的景觀之一。

图示火山岩浆如火龙般冲下峡谷。观此情景,无疑令人惊叹世界之神奇,自然生态之微妙难测。大地之奇妙玄虚,实在是不可思议。


Monday, October 4, 2010

加强县署、县农官发展粮食区的工作

正当世界面对粮食涨价之际,我国中央、州、市和县政府,都没有启动拯救粮食生产的机制,这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政府后知后觉,无知无觉的政策包括,没有实施国家储粮收购,农民无法享受国家的粮食保护价的政策,而造成各种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影响一部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实际上,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增多,以及生物燃料大量生产和金融资本的炒作,世界粮食平衡更加脆弱,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但从整个粮食安全体系来看,有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与中央政府存在明显差异,这无疑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所存在的漏洞。

对于有些粮食主产地,特别是金马仑、雪州、柔佛和北马区的粮食调出区,中央政府给予不同等级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从而保证了这些地区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但是还有一 些农民没有获得津贴,而且对粮食补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粮食生产安全意识脆弱,无法支援国家的粮食需求。

县、州与中央领导失调,无法使中央关注农业建设与粮食生产的政策贯彻到底,将会形成粮食安全与稳定供应。这是中央政府所要考虑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县农业局如何与地方政府配合的问题,它最终将导致粮食价格不断涨高。

其实地方政府抓经济搞建设的时候,应该协调农业与工商经济发展,让农民获得土地,安全的生产粮食。一些发达地区的县、市政府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所以种粮并不重要。结果,现在不少县、市、州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搞城镇建设和财政收入,没有将粮食生产真正列入县、市、州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里面。

与此同时,农业局等地方粮食系统部门的功能也在退化,无法与国际农业贸易市场的发展强调品质与安全的体系接轨。经过数次机构改革和调整,现在不仅农业销售局(FAMA)粮食部门无法与农民紧密配合搞粮产,农产品进出口市场销售失调,新成立的大马农粮贸易机构(MAFC)也名存实亡,无法搞市场改善品质,出口额节节败退,反而与农民竞夺市场,而使农民意兴阑珊。

极端气候引起粮食生产更加困难和增加不明朗因素,面对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地方政府的永久性粮食生产地、粮食安全意识和措施必须进一步巩固加强。这不仅需要中央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是商业”的口号支持和投入,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对农民拨出永久性耕种地,调动工程局与水利局,指示农业银行给予资金、修正法律让人力、物力投入与协助基建的开发。因为最靠近农民的政府部门,就是县和市政府各领域官员。

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就应该是粮食生产的组织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对粮食安全的保证作用是一个关键性因素,至少土地的运用,地方的管理是控制在他们手中。因此,重视和加强地方政府在粮食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种粮积极性,特别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使得保证粮食安全成为所有地方政府的自觉认识和行动,从种植区到批发市场和巴杀的管理皆具有效力,才能够保证农民有地,国家有粮,消费人有食。

我们相信,只要在这样的惰况下,马来西亚的粮食安全体系,才是完美的和坚固可靠的。

极端气候带起全球粮食隐忧










20101004

101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价全线暴跌,玉米市场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小麦市场当周5个交易日持续下行,大豆市场创下8月份以来最大单周下跌。

资本市场上的利空,或许是现实世界的利好。业内人士分析,6月份以来的国际粮价暴涨可能已告一段落,进入调整,世界再次渡过了一轮粮价上涨的威胁?

在过去的4个月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主粮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继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期间成功实现“世界粮荒、中国不慌”之后,中国再次续写了奇迹。

国际粮食市场则波动剧烈。由于俄罗斯85日宣布停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软红冬小麦涨停,触及23个月来最高位,比6月份上涨80%。次日,欧洲小麦价格也上涨12%。受此拉动,国际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价格随后均迎来一轮涨势。

天灾使国际粮食互补失调

近来,受全球极端天气影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粮国大减产,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进一步加剧,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国际社会警觉。在本月初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首次议长大会上,与会代表就呼吁要更多关注世界粮食的生产、安全和分配问题。

国际粮价的不断上涨还反映了当前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极端恶劣天气引发的“天灾”。近年来,全球极端恶劣天气明显增多,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仅今年以来,俄罗斯持续的高温就导致多个地区遭受 旱灾,部分地区甚至发生森林大火,农田被毁;印度、巴基斯坦的洪灾使大量储备的小麦浸水腐烂;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也出现了高温天气,造成粮 食普遍减产。
  二是人口急剧膨胀带来的隐患。过快的人口增长带来的是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增长。如果2050年全球人口突破90亿,粮食供应吃紧将不可避免。饥饿还与贫穷问题息息相关,不解决饥饿问题,联合国消除贫困的千年目标就难以实现。
  三是贫困国家缺粮和饥饿现象严重。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公布的“2010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报告”显示,面临“极端粮食安全风险”的前10位国家中,阿富汗居首位,其余9个全部来自非洲。仅2009年的一年内,就有1亿人新加入饥饿人口行列。如今有10亿左右的贫困人口依然在忍饥挨饿中煎熬,有30多个国家面 临着粮食危机,需要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
  四是粮食生产不平衡及分配消费不均衡。从当前全球粮食总产量和可供应量看,供求关系的紧张还突出地反映在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的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不均衡。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少数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过剩问题还比较突出。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基础差,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较 弱,粮食需求量和生产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五是农产品期货“金融化”的推波助澜。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产品期货“被金融化”的问题更突出。粮食作为农产品期货,在一定时间内被大量热钱肆意炒作,不仅“放大”了粮食的实际价格,也加剧了供求关系转变的不确定性和粮价的波动性。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各国仍需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与行动以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马来西亚粮食价格看涨

在大马许多蔬菜价格都偏高或突破高点,辣椒和嫩姜价格偏高,红薯与瓜类价格则维持稳定。此外进口的干食品和洋葱、黑豆、芝麻、蒜头等,却受气候影响进口互调而告涨,其他食品价格也在偏高位置。

预料,明年气候极端情况没有改善,将会再次引发粮食供应和蔬菜价格偏高问题,因此我们呼吁当局关注农产地的生产与人力短缺问题,以减低粮供威胁。

韩消费者院:部分海外茶叶验出农药超标

  (首尔讯2010-09-02)韩联社报道,韩国从海外进口的部分茶叶被发现残留农药超标。

  韩国消费者院2日表示,委托国立农产品质量管理院对58种茶叶产品进行关于残留农药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4种产品被发现残留农药超标。

  中国产乌龙茶、铁观音和台湾产铁观音被验出最多8.14mg/kg的联苯菊酯。中国产龙井茶被验出3.28mg/kg的多菌灵,超出了2.0mg/kg的安全标准。

  上述的联苯菊酯是一种杀虫剂,安全标准为0.3mg/kg

  除此之外,部分茶叶还被验出甲氰菊酯和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成分,而韩尚未制定对这些成分的安全标准,因此急需出台相关措施。

《联合早报网》http://realtime.zaobao.com/2010/09/100902_36.shtml

紧急建立基金对抗气候灾难

南方中心总执行长:许国平

巴基斯坦洪灾再一次突出了建立适当的全球机制来帮助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紧急需要。

“即使不是十年,破坏也将使巴基斯坦倒退很多年,将进一步削弱其脆弱的民政管理,给军事带来负担。”

本周,一些部长被瑞士和墨西哥政府邀请到日内瓦讨论气候融资问题。

最基本的、在巴基斯坦洪灾和海地地震中最突出的问题,很明显是需要建立适当的系统来协助受气候相关灾难影响的国家。

目前,没有一个可预测或可依靠的系统。受影响的国家只能依赖慈善和捐赠。许诺的资金通常太少,最终支付的甚至更少。

因此,气候谈判必须产生适当的制度性融资系统,在议程的最前面是设立一个新的气候基金。发展中国家想要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授权下进行,而不是在此方面经验很糟糕的世界银行的控制下。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缓和、适应技术与能力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量。

关于缓和(防止气候变化的措施),世界银行《 2010 世界发展报告》估计:未来 20 年在发展中国家的缓和每年将需要花费 1400-1750 亿美元(相关的融资需要为 2650-5650 亿美元)。

印度“科学与环境中心”的一份研究总结说,以低碳战略的可再生技术来发电的额外成本与往常的方法比,到 2030-2031 年,估计需要 2030 亿美元,或者说每年需要 100 亿美元。

关于适应(处理气候变化影响的措施),对于融资需要有几种估计。大多数研究范围有限(因为遗漏了几个产业和活动),因此成本估计也有限。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估计,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每年将需要多达 1000 亿美。这比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的估计要高,秘书处的估计是每年 270-660 亿美元。

最全面的研究是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适应工作小组联合主席马丁派里为领导的科学家做出的。研究发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委员会的报告对研究的几个产业的适应成本估计不足,而且也遗漏了很多产业。

如果在研究的产业中,确实估计不足,那么实际的成本将是每年 680-1650 亿美。如果我们在政府间气候变化框架委员会的报告中还包括其它一些遗漏的领域(比如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天气事件的破坏等),那么发展中国家总计需要的适应融资将达到每年 6300 亿美元。

候技术也需要融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技术专家小组报告说,技术需要的融资是每年 3000-10000 亿美元。在这个总计数中,发展中国家估计每年需要额外的 1820-5050 亿美元融资来用于发展和扩展技术。这似乎是估计不足,因为报告争议地假设发展中国家不需要那些只限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发展或技术论证、活动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对抗气候变化通常需要的量实际上很高(缓和 6000 亿美元,另外 6000 亿美元用于适应, 5000 亿用于技术),这还没有考虑(发达国家在过去和现在过度使用大气空间的)气候债务支付。

与需要的相比,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 2010-2012 年每年 100 亿美元,到 2020 年达到每年 1000 亿美元)的许诺是非常少的。

正如巴基斯坦洪灾所显示的一样,因气候变化和天气事件导致的损坏可能非常高。防止灾难和在灾难发生时管理灾难的挑战也非常大。

现在需要严肃地讨论融资系统和融资量,以便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机会存活,更不用说未来的发展了。

详文:http://www.cap.org.my/twn/twn108.htm

如何分辨蔬菜是否有农药?

要用肉眼分辨蔬菜有没有农药是几乎不可能的,亦不要以为有虫眼就安全,因为有虫眼未必没有

农药残留。

我们建议选购自己熟悉的农场所生产的蔬菜,蔬菜是否安全,应该以农民施药的良心和习惯作为标准。如果经过政府验证机构检查,则更加安全。

有的人认为蔬菜或水果上有虫眼,就说明上面没有农药残留,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因为农药可能喷洒在蔬菜水果表面,但也有可能喷洒在土壤里让蔬菜吸收,因此千万不要放松对农药残留的警惕。

农药等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入一些油性载体,以便喷洒和使用时能有效地粘附在农作物表面,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这些有毒残余附着物和其它病菌,光用 清水是无法洗干净的。餐具洗涤剂中含有多种活性物和乳化剂,能把各种污渍和有害物质变成溶解于水的乳经物,漂洗时随水冲走。此外餐具洗涤剂还含有杀菌消毒成分,适量使用能够除去对人有害的微生物,将细菌拒之门外。

要消除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清洗时最好先浸泡半个小时,用流水清洗更加好。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campaigns/food-and-agriculture/pesticide/q-n-a#8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向你介绍一个植物网站

中国和台湾有许多网站提供技术辅导和交流资料,经常进入这些网站可以增长知识。以下是中国一个农业网站所提供的土壤管理知识。不妨参考。

如何预防及应对农药药害

农药使用不当对作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即为药害。药害有急性的药害、慢性的药害和残留药害。

1.急性的药害
一般在喷药后 2-5天出现严重的数小时后即表现出症状。如: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发根少子叶叶片有灼伤、变黄、严重时产生叶斑、调萎、畸形。这样的植株生长的叶片、花、果都少。有时幼嫩组织发生褐色焦斑、徒长乃至枯萎死亡这种药害多为施用农药不当或受邻近田块喷施农药影响所致。如麦田喷施24-滴丁酯或二甲四氯杀草剂可造成周围相邻田块的阔叶作物发生药害产生畸形症状。从受害株看刻害明显发生在嫩叶、花、果等生长较快的部位一般上部叶片重于下部叶片嫩叶重于老叶。

2.慢性的药害
植物受害后不立即显示药害现象主要是影响植株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着花减少结果小,实成熟推迟籽粒不饱满甚至风味、色泽恶化商品性差品质下降等。这类药害多半是用药过量或药剂浓度过高造成的,尤其施用有机磷农药或对瓜果作物喷施生长调节剂催熟时应特别谨慎切忌过量。

3. 残留药害
由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或其分解产物引起的(实际上属于慢性毒性)。这一类的药害主要是有些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量高残留时间长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如棉花播前用氟乐灵处理土壤造成后茬玉米小麦发黄矮小分孽减少;甲磺隆用于麦田除草使后茬玉米植株低矮叶片变小变薄、呈紫色、不实率高等这些都是由残留药害造成的。

http://www.zhiwutong.com/yanghua/2010-09/38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