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滨海区菜农公会文告
(万津15日讯)
台湾国立虎尾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教授兼主任彭及忠与国立宜兰大学生物资源学院教授陈怡伶,于本月14日及15日受邀拜访滨海区蔬菜种植区,探讨无蛰蜂与自然农法在促进环保与农耕技术上的价值。
彭教授与陈教授是趁出席马来西亚第一届无蛰蜂大会之便,提前两天抵达大马,参观滨海区菜园与交流自然农法技术,受到公会顾问洪国清、主席洪进国、财政陈华山、副主席刘东球、园艺组主任陈来安、理事陈金福、李锦和等人热情招待。
陈怡伶教授表示,自然农法和无蛰蜂养殖都注重环境生态,而自然农法可为无蛰蜂养殖提供安全的繁殖环境,对提高蜂蜜品质有直接的贡献。
她鼓励马来西亚农民养殖无蛰蜂,以更干净的农耕技术保护生态,避免蜜蜂由于受到农药毒害而灭绝。她说,专家认为蜜蜂灭迹,对人类生存在地球有很大的危害。
她表示,国际蜂蜜市场有产品规格,只要大马蜂蜜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就能够打进国际市场,为农民带来利益。
科学家近几年发现蜜蜂族群迅速减少,初步相信与过量使用农药有关,而称此现象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in Honey Bees),并向全球发动拯救蜜蜂的运动,以保障人类的永续安全。
彭及忠教授指出,银蜂是马来西亚的宝,具有本身的口味和营养特色,应该珍惜和发展这一块领域,为蜂蜜进行加工和开拓发展空间。
他说,蜂蜜经加工更加稳定,可保存2年,加上其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和治病作用,相对比蔬菜更有竞争力。
洪进国对两位教授前来访问表示兴奋,认为无蛰蜂对农业前景具有永续功能,有助于作物授粉,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并有助于女性养颜和改善体质。
他希望两位教授能够再次拜访滨海区继续交流,将养殖无蛰蜂的技术传授给农民,让滨海区农民的技术更加全面。
他说,我国养蜂业者并不少,尤其在金马仑、林明、关丹等地。一般居家养蜂都不志在赚钱,纯粹是兴趣。开发无蛰蜂农业,也符合该公会的发展方向,并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利。
彭教授与陈教授研究无蛰蜂以来,已多次出席国际无蛰蜂会议,并前往中国、大马和欧洲等地参观养蜂农业和进行研究汇报。
图说:
1. 陈怡伶教授(中)与彭及忠教授,参观滨海区蔬菜产区,右一和三为洪国清与洪进国。
2. 彭及忠教授介绍大马银蜂的特色和营养价值。
(万津15日讯)
台湾国立虎尾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教授兼主任彭及忠与国立宜兰大学生物资源系教授陈怡伶,欢迎马来西亚学生到台湾大学深造。
台湾大学的学术已经受到国际认同,多项研究被列入参考列表,例如国立台湾大学昆虫系教授王重雄研究小RNA病毒对蜂群的伤害,已经受到国际关注。
彭及忠和陈怡伶教授,也是研究无蛰蜂的科学家。无蛰蜂也称为“银峰”或“无针蜂”,马来人则称为Lebah Kelulut。主要散佈在热带国家,在全球约有800个种类,在马来西亚就有33个品种。
彭教授表示,虎尾大学已经开办农业生物科技课程,向海外招生,培育农业生物的科技人才,有兴趣者可登入该大学招生网站了解详情。
他说,拯救蜜蜂,可以拯救人类。这也是生物科技的研究项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